「健身迷思與真相」

增肌是為了大隻?

迷思: 許多人誤以為增肌只係為了讓肌肉圍度變大
然而,除此以外,增肌實際上也意味著通過鍛鍊和營養調整來提高肌肉密度和質量。
增肌效果也會因應個人的身型喜好和目標而不同,並不是一接觸肌力訓練就會變成健美運動員那樣的體型。
詳解: 事實上,增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對許多人來說,增肌可能意味著想獲得更緊致嘅線條、更靈活自如的身體,而不僅僅是追求健碩的體型。
許多職業運動員都進行增肌訓練,目的是為了提高力量、耐力、增加運動表現和防止受傷。舉例: 柯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好似我地好多學員,由於長期姿勢不良、生活習慣等導致有痛症問題出現,都會通過健身去改善痛症問題。
所以增肌絕對唔只係為咗變大隻。

目標增肌,只需要焦點喺肌力訓練?

迷思: 許多人會認為目標係增肌則只需要焦點於肌力訓練,而忽視了其他形式的訓練。
詳解: 在增肌過程中,除了器械、槓鈴、啞鈴的訓練外,其他功能性訓練,例如心肺功能和柔軟度的訓練其實同樣能夠協助到增肌。你試想一下,當你做肌力訓練時若柔軟度不足、幅度受到限制又怎可能達到一個很好的動作質素呢!又例如心肺功能和肌耐力不足導致身體機能狀態不佳也未能做到大重量的訓練。
因此即使你的目標是增肌也應採取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更有助達到提升訓練效果。
有見及此,我們健身室也加入很多多功能的訓練工具例如戰繩、Kettle Bell、Bosu等。

鍛鍊後肌肉越酸痛效果越好?

迷思: 許多人誤以為鍛鍊後肌肉酸痛越嚴重,效果越好。
詳解: 肌肉酸痛並不是衡量訓練效果的唯一標準。確實運動後會出現肌肉撕裂而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但這種撕裂只限於非常輕微的程度,而我們則可以透過修復輕微的撕裂進而讓肌肉變得強壯。訓練初期酸痛的感覺會非常強烈,但人體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當肌肉適應後酸痛的感覺便會慢慢變小。過度的追求酸痛感可能會造成撕裂創傷面積過大而導致受傷,因傷患需暫停訓練就得不償失了。

跟隨別人的方法鍛練,就能達到同樣的結果?

迷思: 許多人試圖複製名人或健身達人的訓練計劃,期望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詳解: 每個人的身體構造、基礎條件、目標、生活習慣等都不同,即使同樣的訓練清單也不會達到一樣的效果。舉例:舉個例子,假設有兩個人都想增肌而選擇跟隨同一個健身教練。然而,A學員柔軟度太低同時身體排列出現狀況例如有腰椎前傾、X型腳等的情況;而B學員則沒有以上的問題。呢個時候即時教練為他們編排同樣的訓練清單相信B學員的訓練效果會更勝一籌。
因此,即使兩個人都有相同的目標,也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制定訓練計劃。

運動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迷思: 許多人誤以為鍛鍊時間越長越好。是不是要每天都要運動?還是每次都要很長時間?詳解:事實上不是練得愈多就愈好的,很多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健身也不例外。舉例: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18歲以上人士進行肌肉訓練與死亡風險的研究。
結果顯示,假若每次進行約30分鐘的肌肉訓練,與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相關的死亡風險可降低9%若增至40分鐘及60分鐘,死亡風險則分別下降17%及18%。然而,當肌肉訓練時間超過130分鐘後,罹患糖尿病以外疾病的風險不跌反升,導致死亡風險亦相對提高。所以我們的學員訓練建議一般每週3次,每次1~1.5小時已經非常足夠達到訓練效果,同時也不會過度損耗身體。最後,希望大家可以用科學、正確的心態面對健身。通過運動提升身體健康,從而提升生活質素!

5/5

改善痛症 | 增肌減脂 | 心肺訓練
一對一 、 一對二私人教練服務。信心實力之選,絕不硬銷。
針對學員的健身目標度身訂造課程,從飲食習慣及營養知識照顧學員的健康管理。

  • All Post
  • 知識文章
  • 知識影片
  • 學員分享
    •   Back
Older PostsNewer Posts

聯絡我們

營業時間

Mon-Fri:09:00–22:00
Sat-Sun:09:00-18:00

© 2023 Excellence Fitnes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